icon of instagram
icon of instagram
icon of instagram
日期:2010.08.05 - 2010.09.23
時間: 19:00 - 21:00
講師:南方朔
廿一世紀的七宗致命之罪
當代思想界的問題觀察與反省
文學文學-西方文學
forum images

PODCAST圖

➢ 敏隆講堂PODCAST 歡迎收聽


西方基督教的神學體系裡,有所謂「七宗罪」之說。它最早起源於教宗聖大貴格利,而後中古拉丁教會的修院將其具體化,並被規定在「昆米安補贖條例」,「提阿多若補贖條例」等規範行為的道德律法中。七宗罪是:懶惰、忿怒、好慾、饕餮、驕傲、貪婪、妒忌。

而今雖然中古時代早已遠去,廿一世紀的科技和富裕程度也達到了以前的人無法想像的境界,但把世界和各個社會視為整體,我們不妨提問:世界有變得更好嗎?社會有更和諧嗎?暴力有更減少嗎?一九七三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里昂惕夫(Wassily Leontief)曾說過,現在的物質條件已豐富得有如天堂,但現在失業遞增,所得日減,貧富差距愈益嚴重,沒有錢的人愈來愈多,他們日子難過,這不正是一種奇怪的「在天堂裡挨餓」嗎?而這種矛盾,而且是讓人想哭的荒誕的矛盾正廣泛的在擴大,它包括了經濟、政治、社會、國際和每個個人。這個世界病了,而且病得很嚴重,這也是現當代各種思想學科批判反思開始興起的原因。這個世界不只是病了,而且是一種有罪的病!

現在的世界已罹患了有罪的病,我用「七宗罪」這樣的比喻,也將它分為七宗致命之罪,計為貪婪、恐懼、無聊、歧視、極端、猜忌、自殘等七項。這七項既是罪,但也是現象。

在這次課程裡,將以七次逐項討論當代思想界的這些問題的觀察與反省,由於參考著作太多,在此不列書名,授課時再開列書單。而第八次則以「當代人及知識份子的新責任」為題,試著去探討我們應對這些做些甚麼,我們無論對這些現象有多擔心及不滿,但我們終究有無法推卸的責任與認知。(南方朔)

[ 課程內容 ]

(▶)第1講‧貪婪 ── 當代經濟理論的偏差
主要是指1964美國擴大赤字,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鈎後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運作,一直到後來的次貸危機、金融海嘯,以迄最新的歐洲債信危機。它乃是個以貪婪及權力為核心的新結構。它涉及資本主義之弊,包括了資本利得的龐大化,貧富差距的兩極化,債務金融帝國的形成等,主要是指出當代經濟理論的偏差。

(▶)第2講‧恐懼 ── 風險理論、恐懼理論
當今全球由於權力濫用誤用造成了國際及人際關係的被剝削,自然環境的被剝削,人類生存條件的風險及恐懼已日增,「風險理論」和「恐懼理論」已成為最新興的反省思潮。

(▶)第3講‧無聊 ── 精神現象學
當近社會並不因為媒體網路的發達而加強溝通與理解,相反的是虛無的價值更形泛濫,無聊已成了一種普遍的心態,無動機的惡意,廉恥的蕩然,價值的已不再被堅持,「活在當下」已成了唯一的意義,「無聊」已成精神現象學的嚴肅課。

(▶)第4講‧歧視 ── 容忍理論破滅、社會感的喪失
當代社會的歧視已更嚴重並深化,除了新的奴隸制已告復活外,更細緻的視別人為「不存在」的冷漠已更普遍。 它涉及近代容忍理論的破滅,社會感的喪失等最先端政治、社會與經濟理論的變遷。

(▶)第5講‧極端 ── 主體的膨脹、資訊的無序化
各類極端主義,從自認有理的侵略,不擇手段的恐懼報復,各種內部的政治社會極端主義已日益興盛,而且更容易動員集中,網路文明其實也扮演了一定催化角色。它涉及主體的膨脹,資訊的無序化等。

(▶)第6講‧猜忌 ── 陰謀理論、信任問題
主要是要探討當代國家監控權力的擴大,陰謀理論的泛濫,人們隱私的淪喪等,它已造成人對別人不再信任,「信任」問題也是經濟領域裡最大的憂慮。

(▶)第7講‧自殘 ── 精神分析、社會心理學
當代社會的瘋狂,自殺這種將負面能量導向自己的自我折磨和自我傷害的現象已日增,這是精神分析和社會心理學的嚴肅課題。

(▶)第8講‧當代人及知識份子的新責任
我們無論對這些現象有多擔心及不滿,但我們終究有無法推卸的責任與認知。

南方朔

本名王杏慶,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。作家、詩人、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,為《新新聞》週刊共同創辦人。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和政論,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,為台灣重要的「民間學者」。

知往鑑來的閱讀大師,為書籍所寫的導論和評論已超過百篇。總是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東西,為我們辨識諸多混淆不清的觀念,釐析歷史的脈絡,開拓思考的可能,被稱為「幫台灣人讀書」。



你學會簡單而嚴肅,你形成一種風格,唯你獨有

南方朔老師,評論政治文化各層面現況,因為政治敏感,讓南方朔老師普遍為大眾熟悉的是一位觀察社會時事的評論家。但老師的「閱讀大師」之名在廣大喜愛閱讀的人心目中可是踏踏實實的。除了政治、經濟,中西方小說是南方朔老師非常喜歡引薦給大家的。敏隆講堂邀請南方朔老師開課,皆是以「文學」的內容為主,透過文學將世界思潮介紹給大家,進一步能對人有更深的認識。

老師曾談過「中、西方經典小說」,講到人類的精神文明變化其實並不大,古人似乎已論盡人類可能面臨的所有處境,而在「西方正典之外」介紹許多非主流地區的文學家,裡面蘊藏另一種我們所陌生的思維。在廣盈的文學領域裡,當代的小說家們仍要繼續努力去發掘文字能到達的邊界,不要只居於細瑣的文字技巧,更鼓勵年輕人多閱讀西方小說增進寫作能力。在閱讀「英美詩」時,稱頌西方能用詩來傳達對事物的看法,而不只在感時興懷,是其非常特別之處。

本期是首次老師以經濟的內容出發,探討廿一世紀的你我不可不思索的問題,老師列出的七項所謂的致命之罪,是透過閱讀許多思想家著作及長期對世界的觀察所歸結出來的現象。

劉大任先生曾寫山普拉斯:『在這個世界上,你就愛一種東西,你就在你愛的這個東西裡把自己練到完美,練到無懈可擊。你因此尋得滿足,此外的一切其實無足輕重。就這樣,你變得堅強,足以抵抗不時傾巢而來的寂寞;你變得勇敢,你學會拒絕週遭的喧嘩與熱鬧;你學會簡單而嚴肅,你形成一種風格,唯你獨有。』

這段話也道出南方朔老師的樣貌,看似簡單卻能深刻,看似多樣卻是統一。


⏹︎ 2003 小說‧時代‧人

⏹︎ 2004 南方朔談小說

⏹︎ 2005 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

⏹︎ 2006 西方正典之外

⏹︎ 2007 英美詩停、讀、聽

⏹︎ 2008 平凡人的功勳:傳記和日記

⏹︎ 2009 古絲路的經典

⏹︎ 2010 廿一世紀的七宗致命之罪-當代思想界的問題觀察與反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