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on of instagram
icon of instagram
icon of instagram
日期:2024.01.06 - 2024.01.06
時間: 14:00 - 16:30
講師:言叔夏、馬翊航、楊佳嫻
【散文】交談的說話
/ (不)總是如此年少
Young Writers文學
forum images

Young Writers 文學讀.享會 ②【散文】

閱讀 X 創作 X 分享

Read — 啟發自己的經典作品
Write — 談論創作
Share — 互動交流
 

✏️講座報導
 


引言/主持|楊佳嫻
 

主講|言叔夏
交談的說話

散文是一種交談的方法嗎?圍一盆火,烤今天的說話。這是夏宇〈交談〉帶來的故事。也許談論散文之前,我們可以先來談說話。
 

主講|馬翊航
(不)總是如此年少:讀寫的時光、時機、時代

我至今仍常想起高中時代過讀過,為數不多但各有輪廓的文學作品,它們是《流浪者之歌》、《昔我往矣》、《荒人手記》、《大規模的沉默》、《女兒紅》⋯⋯有些作品重讀之後有所不滿;有些作者變化的軌跡,比我從少年到微中年還大得多。只是,在後續生命歷程中,產生對話效應的,是閱讀這些作品的「時光」?是重遇重回它們的「時機」?或者根本是「時代」改變了我和你?我猜我的年少時光不是寶石,而可能是史萊姆:流動的、變形的、可能會再摻入其他亮片與雜念的。重回少年、重繪少年的寫作者不只是我,也許藉著這些談論少年之讀、少年之作的機會,想想我們如何寫:在變與不變之間。
 

地點|敏隆講堂

言叔夏

著有《白馬走過天亮》、《沒有的生活》。編有《九歌111年散文選》。現為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。
 

馬翊航

臺東卑南族人,池上成長,父親來自 Kasavakan 建和部落。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,曾任《幼獅文藝》主編,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。著有個人詩集《細軟》、散文集《山地話/珊蒂化》,合著有《終戰那一天: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》、《百年降生:1900-2000台灣文學故事》等。
 

楊佳嫻

臺灣高雄人。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,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、臺北詩歌節協同策展人、性別運動組織「伴侶盟」理事。著有散文集《小火山群》、《以脆弱冶金》等六部,詩集《金鳥》等五部,另有編選《刺與浪: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》等數種。
 

Young Writers 文學讀.享會

①【小說】

③【詩】

④【劇本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