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ng Writers 文學讀.享會 ①【小說】
閱讀 X 創作 X 分享
Read — 啟發自己的經典作品
Write — 談論創作
Share — 互動交流
✏️講座報導
♦
引言/主持|張惠菁
主講|鄧九雲
創作中的虛實共舞
我看過一句話說,讀詩最好的方法,就是把它當詩讀。那讀小說最好的方法會是——當成小說讀?當成故事讀?好像怎麼接都不太對。寫長篇小說前,我寫一些很短的東西去抵抗文類、字數、敘事以及虛實。但當我決心開始寫第一本長篇小說時,我抵抗的竟然是自己。
主講|徐振輔
混雜世界的觀察者──從安清的《末日松茸》談起
這些年,如果你出席一些人類學家聚集的場合,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:好像大家都在談論「非人」,其中又有一半左右的人會提到安清的《末日松茸》。這本以蘑菇為主題的人類學民族誌,可謂近年最具影響力的學術經典,也是我寫論文過程中,最常拿來翻閱的作品之一。對於曾經想當昆蟲學家、目前是人文地理研究生、將來以寫作為志的我而言,這本奇詭之書的出現,無疑帶來許多重要的啟示、指引、想像,以及迷惘。
地點|敏隆講堂
鄧九雲
演員、作家、編導。英國 East 15 表演碩士。演出作品不限於劇場與影像,遍佈臺港中三地。出版多本短篇小現與散文。首部長篇小說《女二》獲得台北文學年金首獎,入圍 2023金典獎。從 2015 年開創結合文學、戲劇與當代藝術展演的「小說聚場」系列作品,關注於語言、情感、敘事在不同場域的內在調度。
徐振輔
台灣大學昆蟲系畢業,現為地理系碩士生,偶爾寫小說、散文、非虛構作品。近期感興趣的主題是蘭花、鳥類和螢火蟲。小說《馴羊記》曾獲台北文學年金、台灣文學金典獎、蓓蕾獎等,並已售出多個外文版權。
張惠菁
台大歷史系畢業,英國愛丁堡大學歷史學碩士。1998 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《流浪在海綿城市》,其後陸續發表小說集《惡寒》、《末日早晨》,以及《閉上眼睛數到十》、《告別》、《你不相信的事》、《給冥王星》、《步行書》、《雙城通訊》、《比霧更深的地方》等作品集。曾任衛城出版、廣場出版總編輯,現為鏡文學文學開發部執行總編輯。
◩ ②【散文】
◩ ③【詩】
◩ ④【劇本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