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ng Writers 文學讀.享會 ③【詩】
閱讀 X 創作 X 分享
Read — 啟發自己的經典作品
Write — 談論創作
Share — 互動交流
✏️講座報導
♦
引言/主持|須文蔚
主講|徐珮芬
你如何為人所喜愛:社群網站中的現代詩歌
在過往,現代詩常被視為華文文壇的「票房毒藥」。在人人都是潛在「手機成癮症患者」的年代,詩歌一度搖身一變,超越小說和散文,成為傳播力最廣的文類。發生了什麼事?這樣的浪潮是不是曇花一現?我將藉由回顧個人的創作與出版經驗,觀察在智慧型手機急速普及的這十年,現代詩的傳播途徑之轉變和影響。
主講|蕭詒徽
Anemoia/理想的過去作為一種資本
Anemoia,意為 nostalgia for a time you've never known ——對自己不曾經歷過的時代的鄉愁。現代心理學認為,懷舊並非基於個人回憶,而是基於心理模擬,人們可以利用片段資料拼湊出一個理想化的過去。
比起「對未來的啟蒙」,我更喜歡以「建立一種理想的過去」去理解自己的閱讀吸收。這之中既包含了虛榮的衝動、想像的鄉愁,也在在指向個人創作的自我貶低本質。本場座談我將嘗試爬梳我們如何以書寫將輸入與輸出聯繫在一起,最終化為自身的文化資本。
地點|敏隆講堂
徐珮芬
花蓮人,清華大學台文所碩士。曾獲林榮三文學獎、周夢蝶詩獎等。2019 年曾至美國佛蒙特擔任駐村藝術家。出版詩集《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》、《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》、《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》、《夜行性動物》,小說《晚安,糖果屋》,並翻譯 T.S. 艾略特詩集《貓就是這樣》。
蕭詒徽
生於 1991。作品《一千七百種靠近 ─免付費文學罐頭輯Ⅰ─》、《晦澀的蘋果 VOL.1》、《蘇菲旋轉》(合著)、《鼻音少女賈桂琳》、《Wrinkles──BIOS monthly專訪選集 2021》(合著)。網誌:輕易的蝴蝶。
須文蔚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。東吳法律系學士、政大新聞碩士、博士。創辦台灣第一個文學網站《詩路》,曾任《創世紀》主編,《乾坤》詩刊總編輯等。出版詩集《旅次》與《魔術方塊》、研究《台灣數位文學論》、《台灣文學傳播論》,報導文學《看見機會:我在偏鄉 15 年》(時報文化);繪本《月牙公主》等。
◩ ①【小說】
◩ ②【散文】
◩ ④【劇本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