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1.08.20 - 2021.09.24
時間: 14:00 - 16:00
講師:馬以工
幾番踏出阡陌路--台灣的文化與地景
文學歷史文化資產
都說台灣地質歷史很年輕,究竟有多年輕?
台灣過去有多少個名字?為何叫台灣?
Formosa是那國人命名的?那幾個外國統治過台灣?他們留下了什麼?
誰理解長期被壓迫的台灣原住民?有多少族?如何分布?
簡介
都說台灣地質歷史很年輕,究竟有多年輕? 台灣過去有多少個名字?為何叫台灣? Formosa是那國人命名的?那幾個外國統治過台灣?他們留下了什麼? 誰理解長期被壓迫的台灣原住民?有多少族?如何分布? 從陳第1603年寫的《東番記》到今天的台灣,經歷了巨大的改變,從原住民的角度看漢人、荷蘭人、西班牙人及日本人都參與了這場改變,1990年後又一波被稱為新住民的移民,據內政部統計約65萬,勞動部統計到2019年底外勞(移工)人數近70萬,同樣到2019年底台灣原住民僅57萬餘。 從1603到1945年間的改變大抵已明朗, 本次課程簡略地概說這近350年,如何踏出台灣的阡陌路。
大綱
第一講 《東番記》、《熱蘭遮城日記》與更早的台灣
第二講 缺憾還諸天地之《國姓爺合戰》
第三講 郁永河的《裨海記遊》〜康熙中葉的台灣
第四講 西化的黎明〜史溫侯、帝雉、藍腹鷴與其他
第五講 現代化起步〜劉銘傳的夢之都
第六講 幾個關心台灣的日本人〜伊能嘉矩、森丑之助、鹿野忠雄
馬以工
歷任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主任、行政院環保署環評會委員、台北市政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、文建會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、監察委員等。
著有《我們只有一個地球》、《自然之美》、《自然保育》、《環境科學入門》等。曾獲第一屆、第二屆時報文學獎優勝,金鼎獎,吳三連文藝獎,十大傑出青年獎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