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是一面鏡子,儘管物換星移、社會變遷,人性始終不變。鑑古能知今,2003 年我們邀請許倬雲院士,帶領大家從這些歷史人物的勝敗,學習生命的智慧。
一、2003/11/19 歷史上的悲劇人物
改革者的故事:商鞅、吳起、 王莽、王安石、張居正、康有為、梁啟超、鄧小平、從蔣介石到李登輝
改革,是每一個國家、每一個民族追求自強的方式。而不同社會制度、不同經濟形態、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國家,他們所實行的改革內涵和所要達到的目的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。有的能順應歷史發展推行社會進步,有的則使歷史拉向後退。所以,成功的改革,往往與時勢、改革方向和領導者才華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二、2003/11/26 歷史上的成功人物
失敗者的另一種成功:李廣、諸葛亮、岳飛、衛青、霍去病、王導、郭子儀、蘇東坡、辛棄疾、梁啟超
三、2004/5/28 歷史上的成功人物
創業的帝王:漢高祖、宋太祖、明太祖、皇太極
四、2004/6/4 歷史上的成功人物
繼統的帝王:漢文帝、漢景帝、漢武帝、宋仁宗、宋神宗、明成祖、康熙、雍正
--
「願有多高,力就有多大」
人物的行為是由他們自己認定的生命價值決定的,生命價值如何,他們就如何做,所以許多失敗的人能百折不回,是因為有一個理念在推動他,即使冒許多失敗的機會,歷盡千辛萬苦,還是會一直去做。
在我們討論改革的人物時,絕大部分是失敗的人物,包括王莽在內。但他們的理念,卻是在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。縱使某些人的性格不受欣賞,但他們的抱負和期許,在於看不慣蒼生受苦,想要為老百姓解決困難,因此也會選擇從古聖先賢的作品中找到為人民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那些改革者千辛萬苦,甘冒失敗的危險,就是要推動他們改革的理念,從商鞅以至於康有為,幾乎每一個改革者都碰到不幸的遭遇,但為什麼他們要如此做呢?就是根據自己的人生價值來做這些事的。
我可以直陳說,人在世間,不管別人怎麼判斷,成功或失敗、貧窮或富貴,都沒有關係,要看他到底是為人還是為己,為善還是為惡,是為了做好事情,還是只為了個人私欲去營求,這就是人生價值很大的差別。
對歷史人物,我們要對他的一生作全面的評價,他做得好時,我們要說好,他做得失敗的地方,我們也不要迴避。我對他們的品格所秉持的理念,他們所代表的理想,我都非常欽佩。我盼望未來也能有很多人秉持著高尚的人生原則為台灣、為人類,不要只為一己私利益而禍害全民。
講一些別人不喜歡聽的,才能有些反省改過的餘地……
(節錄自許倬雲老師著作《從歷史看人物》,序文)
感謝 「公共電視演講廳」合作錄製播出
許倬雲
中央研究院院士,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,曾執教於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,著有《美國六十年滄桑:一個華人的見聞》、《中國人的精神生活》、《西周史(增訂新版)》、《求古編》、《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》等。少年身經戰亂,曾周流中國車船道路、鄉野閭里,得識庶民的生活和思想;半生流寓美國,執教學校的學生,反映社會常態分布,同事同氣相求,大多研究社會史,因此有緣近距離觀察美國社會和文化的種種變化。終身學習是在社會史和文化史,追求社會學、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知識。以為高度專業的學術研究,往往矚目廟堂、牙塔,忽略庶民的生活及其理念,因此,願將餘年專注於探討和介紹庶民文化。2020 年榮獲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「國學終身成就獎」;2024 年獲頒第六屆唐獎漢學獎,表彰他在漢學領域的卓越貢獻。